司法新闻舆论工作是展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窗口,高质量的摄影摄像作品,正是传递司法温度、记录法治进程的“视觉桥梁”。如何加强人民法院出版社宣传报道及日常工作中的影像采集能力,更好地把促进法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落实到每一本图书、每一项产品上?如何提升视觉表达能力,更好服务人民法院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10月30日下午,出版社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办青年摄影技能专题培训暨2025年10月集体学习,特邀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影视中心影视主管孙若丰、赵炜烽两名同志现场授课,总编辑助理、发行中心主任、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指导老师李健飞到会指导,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全体成员,社内其他对摄影摄像有兴趣的青年同志共计30余人参加学习培训。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十五五”规划中关于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部署。会议强调,新时代法院出版人要牢牢把握文化宣传工作的政治方向,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法治文化传播的实际行动,以高质量影像内容赋能出版社高质量发展,让司法温度通过视觉载体直达群众心中。会议明确,要建立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的长效衔接机制,推动青年员工在法治宣传一线锤炼本领、增长才干。
接下来的授课环节,孙若丰、赵炜烽结合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青年同志带来干货满满的技能指导。“政务摄影首先要讲政治,确保出席会议人员处于最佳视觉位置;画面水平线必须平稳,避免广角畸变。调研拍摄建议以量取胜,多拍精挑,捕捉关键瞬间;注意避免不自然的体态表现,善于抓取生动场景。构图应注重中心对称或黄金分割,突出主体,合理安排留白,强化前景、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孙若丰围绕政务摄影的核心规范与专业技巧展开讲解,系统阐述了拍摄位置与画面稳定、调研活动拍摄策略、人物取舍与视角聚焦、构图基本原则、曝光参数控制、色温与白平衡调节、景深与镜头运用等关键内容。

“现代手机已具备较强的成像能力,适用于新闻采集与新媒体发布。拍摄时应开启网格线辅助构图,慎用数码变焦,保持镜头清洁。视频拍摄要灵活运用推、拉、摇、移等运镜手法,增强画面叙事力;剪辑应注意转场自然,音乐选用须兼顾版权合规与内容安全。在临时任务或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巧用手机与便携设备完成拍摄,提前捕捉空镜、签到等细节素材,能为后期制作提供极大便利。”赵炜烽聚焦手机摄影实用技巧、视频运镜与剪辑要点以及突发情况应对策略,分享了丰富的一线经验。

与会青年围绕画面畸变校正、复杂光线处理、素材后期优化等问题与授课老师深入交流,学习氛围热烈浓厚。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培训让自己对摄影技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影像不仅是记录工作的工具,更是诠释法治精神、传播司法理念的视觉语言;司法宣传摄影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审判工作大局,彰显司法为民宗旨;高质量影像内容对拓展融合出版视野、提升出版社行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授课中涉及的政务摄影政治性、规范性与艺术性要求,为今后开展法院会议、调研等场景拍摄提供了有益参考。
下一步,出版社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切实转化学习成果。一是提升影像采集专业能力,将所学技巧灵活运用到日常宣传及业务工作中,打造高质量视觉素材;二是扛起司法舆论宣传责任,用镜头精准记录司法实践瞬间,让群众通过影像直观感受司法温度;三是以优质影像作品丰富法治文化传播形式,进一步助力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促进严格公正司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切实以法院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