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法院出版社!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 大槐树学习小组在沈家本故居开展志愿讲解活动

大槐树学习小组在沈家本故居开展志愿讲解活动

时间:2025-10-29 16:47:51  发布人:大槐树学习小组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挥沈家本故居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场所的作用,10月28日下午,人民法院出版社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沈家本故居开展志愿讲解培训与试讲活动。此次活动系人民法院出版社党委推动素能提升的组成部分,多次作出部署,组织对沈家本故居讲解词进行专门论证修改完善,丰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元素和故事,组织青年同志提前学习、熟练掌握讲解词。人民法院出版社党委办公室邢峻彬、理论编辑部丁建中、实务编辑部李瑞、《数字法治》编辑部漆晨航、电子音像社张育英、朱雨荻等6名青年同志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紧扣“沉下心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张开口讲述中华法治文化好故事和新时代中国司法好故事”的目标,聚焦志愿讲解核心能力提升,将理论学习与实地研学深度融合。活动中,故居工作人员结合沈家本“中国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奠基人”的历史定位,为志愿者系统解读其会通中西的法学思想内核,详细介绍故居三进院落的建筑格局以及“枕碧楼”藏书楼的文化价值等,帮助志愿者准确把握讲解词中的历史脉络与法治精髓,为讲好法治故事夯实理论根基。

       培训过程中,适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家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李典蓉副教授带领法律史专业师生开展校外教学。志愿者们全程旁听研学,认真聆听专家对清末“礼法之争”的深度解析,深刻理解法理派与礼教派围绕“无夫奸”“子孙违反教令”等议题的思想交锋。大家真切认识到,这场论争既是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文明的历史对话,更是中华法治文明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生动见证,为讲解工作增添了学术厚度与历史深度。大家一致认为,传承法治薪火,不仅要讲好先贤故事,更要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走出一条兼具历史底蕴与时代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840年,沈家本出生于浙江湖州。1840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这便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出生在鸦片战争炮声中的沈家本,一生都身处三千年未有的历史巨变之中”“沈家本关于‘将世界先进立法经验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亦与今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我将带您参观的是故居中最有名的建筑——枕碧楼。这是沈家本的书房,据说,这里曾经藏书5万卷,沈家本的许多法学著作就在此楼完成”“人民法院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精品图书《法本》,以古雅的原创工笔绘画,呈现中国历史上15位名贯古今的法律人物,讲述15则蕴意宏远的法治故事,以独特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其周边文创产品‘六尺巷折叠旋转灯’以传统纸雕工艺精琢而成,灯体旋转间,再现‘让墙三尺’的历史佳话,光影流转中,诗画交融,让礼让精神与和谐哲思跃然眼前”“‘礼法之争’的实质是旧法和新法之争,或者说是‘中法’与‘西法’之争,其主要是围绕着两部法律草案展开的,当时参与礼法之争的主要人物可以分为两派”……在各展厅试讲环节中,青年同志们围绕沈家本的生平、清末修律及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修订法律人物、法治文化价值传播、法治宣传教育互动等内容开展实战试讲,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成果和精神风貌。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专业技能的集中练兵,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初心课与文化自信课。大家深切体会到,置身于沈家本故居这一法治文化的历史现场,聆听先贤故事,感悟法治变迁,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自觉担当新时代法治文化传播使命具有特殊意义。青年同志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结合培训所学与专家点拨,持续打磨讲解内容,不断提升讲解水平,沉下心去挖掘文物展品背后的法治故事与时代价值,张开口传播中华法治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当代活力,努力实现学术研究与大众普及、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下一步,人民法院出版社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在社党委关心指导下,团结带领全社青年同志,立足本职岗位,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转化为推动人民法院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扎实的业务能力、更昂扬的奋斗姿态,全力投身于法治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合格答卷。

 

 

(图文/邢峻彬 李瑞 高宇)

 

 

 

上一篇:全国法官培训统编教材学习分享会在西安举办

下一篇:《法治日报》刊发《法本》书评:《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彰显传统法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