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法院出版社!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法信平台 探索法律知识服务 推动法治数字化和智能化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法信平台 探索法律知识服务 推动法治数字化和智能化

时间:2025-09-19 22:32:30  发布人:
分享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9月19日报道:9月5日,“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发布,40个内容优质、技术领先、模式新颖的重点项目入选。该工程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趋势,着眼壮大数字时代出版主流阵地,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更明显成效。入选项目包括“5G丝路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法信平台”等专业领域创新服务项目,“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模拟信息平台”等青少年健康成长项目,“清华英语在线”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传播平台”等深度应用人工智能项目。以下内容摘自“重点项目巡展”。

  

  重点项目巡展

法信平台

探索法律知识服务 推动法治数字化和智能化

  余茂玉(人民法院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项目简况 法信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立项、人民法院出版社建设运营的国家级法律知识服务和案例大数据融合平台,以为中国法律人提供高效、专业、精准的数字化法律知识服务为宗旨,汇集提供包括26个子库、1.52亿篇文献、1780亿字内容的法律知识服务资源。目前平台营收破亿元,服务3500家法院、1500家检察院,互联网注册用户超过220万,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电子出版物奖”和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

  法信平台搭建了包括18万法信码,享有完整著作权的原创法律知识和案例体系——法信大纲,推出了一站式法律知识服务、重点法条全维度知识服务,提供了全案由多维度的类案检索大数据引擎,在法律知识体系化、法律数据智能化、知识服务中台化方面确立了独具特色的法律知识服务模式。法信平台以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为核心客户,以中国法律职业群体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主要服务用户。

  在实现优质内容数字化转型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海量聚集专业资源。目前平台聚集了包括30多家出版社的8000多种法律图书、31万篇法律观点、23万篇裁判规则、5万多条重点法条释义、近200种法律专业期刊的73万篇法律论文。二是坚持深度专业编注。以我国成文法律体系为“纲”,以法律文件、案由罪名、裁判规则中提炼、概括出的基本法律纠纷点、关系点为“目”,结构化、系统化标注、串联、聚类法律条文、案例、法律观点等海量法律知识元。三是技术内容深度融合。以内容为核心、技术为驱动,在内容资源的采集、初加工、深加工、关联匹配、识别标注、管理更新等全流程采用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

  法信平台建设资金方面,前期主要通过国有资本预算资金和出版社传统营收投入支持。平台上线并转入运营期后,主要以平台自有营收解决版权采集、资源更新、技术升级和运营团队的投入。目前法信平台由人民法院出版社下属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负责开发运营,团队规模110人左右。

  法律知识服务市场属于参与主体多、充分竞争的市场,既有国际法律资讯服务商、也有大型平台企业和老牌法律科技公司参与竞争,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法信平台作为后来者,在项目初期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有所不足。对此,团队充分发挥法院系统资源优势和出版社版权资源优势,并充分融入行业信息化建设趋势。随着数字法院建设的深入和智能化知识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法信”也更加深入地成为行业客户不可或缺的知识中台。

  未来计划 未来,“法信”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法治中国、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和生成式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建设升级“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在数字时代充分挖掘、发挥司法大数据资源价值,拓展“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应用场景,赋能司法、行政执法与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服务法治中国建设。“法信”将继续深化在法律知识服务领域的探索,不仅服务于推动严格公正司法,更致力于推动整个法治进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融合感悟 出版融合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传统出版业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实现深度转型,从提供产品转向赋能服务,从而在数字时代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未来趋势将侧重于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一体化生态构建等方面。

 

原文链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9月19日报道

延伸阅读:“法信”平台入选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

上一篇:人民法院出版社团支部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团日活动

下一篇:《中国审判》杂志社司法宣传工作推进会在云南大理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