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出版社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行 2025年度第三次集体学习
“如何促进人民法院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如何做好图书期刊选题的策划与内容的创新?”“如何组织好关键小事调研课题的实施?”“如何确保关键小事取得成效?”3月5日,人民法院出版社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行2025年度第三次集体学习,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同志们围绕四项具体课题内容进行深入讨论。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助理、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指导老师梁成明参加活动,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邢峻彬同志主持会议。
以讨论思考开新篇
2024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出版工作推动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人民法院出版工作,推动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审判一线,服务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如何让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如何做好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路径探索的调研文章?会上,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同志们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我社领导综合共商共建共享优质法治文化系列调研情况,发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的文章《破除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障碍梗阻》提出‘案例是人民法院向社会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本质上也是法治文化产品’。音像社作为‘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运维单位,目前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资源,可用于融媒体图书产品、影视微短剧、文创产品等开发利用,促使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法官与人民群众。”电子音像社销售运营中心王天宇立足自身工作提出思考。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部署,我对破除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障碍梗阻,‘把促进法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落实到每一本图书、每一项产品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实务编辑部田夏以“法信书店”为例分享道:“‘法信书店’作为人民法院出版社重要的窗口,对于传播法治文化,提升出版社的形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法信书店’位于正义路的优越地理位置优势,将其打造成环境高雅的‘精神文化超市’。可以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挑选一些优秀图书,在书店进行展览、陈列和宣传。编辑人员和发行人员可以共同在书店进行现场讲解和宣传介绍。同时,可以在书店进行直播,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文化,提升我社图书和产品的影响力。”
“人民法院出版社这些年形成了一批推动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创新举措,例如,研发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贯彻‘大发行’理念,全面加强工作站体系建设,打造‘法信书店’等。这为我们开展好‘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现路径’调研提供了鲜活的事例。我们可以深入调研分析出版社各项工作的实际,结合我社共商共建共享优质法治文化调研成果,进一步探索实践新路径,将成果进一步转化。”《中国审判》杂志社常翔宇分享道。
“为基层法院提供法院文创产品是促使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重要一环。”发行中心朱伊迪结合文创产品的创作推广分享道:“目前,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有力领导下,人民法院出版社工作站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各个堵点已经全面打通。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做好法院文创产品的创作和推广工作,用文化创意‘打开’法治故事。例如,为法院、校园联动开展普法小课堂提供优秀案例,为学生提供小法袍、模拟小法庭等沉浸式体验的装备,促进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法治形象,进一步推动各项优质法治文化文创产品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以关键小事谋发展大事
任何事都由无数“关键小事”组成,抓住“关键小事”,才能更好的办成“头等大事”。
“从需求侧来看,打造真正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产品是当前亟待深入调研的关键所在。例如,基层法治平台的普法案例阅读量相对较低,而普法视频和专题内容的点击量则明显较高。这反映出群众对不同形式法治内容的接受度存在差异。从供给侧而言,我社现有的普法资源多数较为权威专业,对普通群众而言门槛较高,难以直接吸收。因此,开发更具亲和力和普及性的普法资源显得尤为迫切。”电子音像社政企事业中心的马牧歌结合自己在公共法律服务条线工作的经历分享了她的见解。
对此,马牧歌提出建议:“可以从关键小事入手开展调研。一方面,重点了解基层不同群体的普法需求,比如学校普法课程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将基层法院作为普法的重要纽带,借助其力量将法治文化资源精准触达各类人群,从而实现法治文化资源的有效下沉与广泛传播。”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基层法治服务提供了巨大机遇,但在技术落地基层,应用赋能仍需破解三大梗阻。”电子音像社知识创新中心王焰围绕“如何抓住关键小事”,从大模型技术落地与效能提升角度分享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法治服务。
“接收实习生是企业展示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培训机会,企业可以向他们传递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使实习生成为企业的 ‘宣传大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关注和加入企业。”人力资源部贾婷聚焦本职工作“小事”提出思考建议:“一方面,可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到高校开展招聘宣讲,在各高校就业信息网发布公告,招聘相应数量的实习生,这可以满足企业的短期招聘需求。另一方面,从长期发展看,可以探索更有效、更稳定的实习生人才储备渠道。例如,可以尝试与某一所高校签署共建实习基地协议。高校定期定量向出版社输送实习生;出版社做好实习生管理工作,向实习生展示出版社业务版块、企业文化、福利待遇、晋升途径等,争取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进一步扩大出版社人才储备。
以精准策划提供法治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人民法院出版社调研座谈时指出,作为法院的出版社,必须为国家计、为人民谋,以实现最佳社会效果为己任,把促进法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落实到每一本图书、每一项产品上;要把政治方向和社会效果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学习小组成员以《重返庭审现场》的策划与服务创新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图书。
“立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聚焦校园欺凌、网络暴力、直播打赏等青少年高频法律盲区,通过深入调研,锚定青少年学法用法需求,充分整合出版社图书出版、数字出版、影视制作、文创开发等资源,打造形成‘图书+文创+实践’的立体普法体系。”理论编辑部副主任陈晓璇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相关真实案例转化为校园故事,配套开发普法漫画和微短剧,还原真实庭审流程,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财务部韩婧认为,可以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丰富普法宣传内容,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普法不断增强未成年人参与度,让法律真正走到未成年人身边,走进未成年人心里。“针对低幼年龄层的未成年,可以利用小朋友都喜欢的动漫人物,将法律知识与动漫情节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影片中隐藏的法律知识。中高年龄层的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等方式学习法律知识。这既能保持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又能实现寓教于乐的核心目标。”韩婧建议道。
“大家刚才说的都非常好,从最开始零散的4个题目,到最后大家提出很多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思考,思路越来越清晰。会后,大家要分课题成立研究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展开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社长助理、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指导老师梁成明边听边逐个题目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并希望大家:“一是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学细悟,掌握精髓要义。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把学习成果融入日常工作,多问几个为什么,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到答案。二是要聚集出版社主责主业,立足实际,找准‘关键小事’研究的切入点,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微创新推动大发展。要围绕出版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做好选题策划、内容编辑、市场营销、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化‘关键小事’研究,助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出版融合发展,进一步提供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三是要真抓实干,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确保‘关键小事’研究取得实效。青年同志是出版社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实践,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做好成果转化,为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交流讨论前,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邢峻彬同志领学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第九章《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第十一章《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关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相关内容。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夯实青年理论学习和做实“关键小事”调研攻关,为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发展贡献更多的青年智慧!
(文/图 常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