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社内动态 > 法律知识服务的变革与趋势丨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钱晓晨“京交会”主题演讲

法律知识服务的变革与趋势丨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钱晓晨“京交会”主题演讲

时间:2018-05-30 15:57:31  发布人:
分享到: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5月28日—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届京交会首次推出“法律服务”主题系列活动和专门展区。在今天的“中国国际法律服务高峰论坛”上,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钱晓晨受邀出席并分享议题——《法律知识服务的变革与趋势》。

 


法律知识服务的变革与趋势

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 钱晓晨

     (摄影:俞霆)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上午好,非常感谢受主办方邀请参加京交会的法律论坛。在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法律服务在需求侧呈现不断增长变化的态势,另一方面,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在法律服务供给侧的发展,使得法律工作者的服务方式,司法机关的处理方式也都在对应发生变革。借此机会向在场嘉宾介绍一下人民法院出版社这几年在法律知识服务方面的一些探索和认识,和大家一同探讨。


       一、法律知识服务的新场景


       我国的法律知识服务经历了纸书出版、电子书、数据库到知识服务平台一系列服务形态的变迁。不论是给法律人提供专业知识数据服务,还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在当下都面临着重新评估和应对数字化、网络化下新业务环境和场景的问题。其中裁判文书公开化、诉讼服务网络化、知识服务智能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场景。


       在裁判文书公开化方面,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法院这样大规模的公开裁判文书(全国法院截止目前公开4600多万份裁判文书,且这个数量每天都以数万量级在增加)。

 


       这些数据的公开为法律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辅助维度,在技术的支持下,基于这些裁判文书所进行的大数据分析已经在用户画像、律师评价、类案分析、诉讼风险预判、企业诚信评估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第二个场景变化是诉讼服务网络化。无论是2017年全国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还是从最高法院到各级法院近期推出的各种线上诉讼服务平台,从不同维度都可以形成这样的判断,法律服务线程中最重要的诉讼服务环节正在逐步向线上迁移,一个融合线上线下业务与服务,全流程的电子诉讼服务平台网络正在形成。

 


       线上诉讼服务已不仅仅是以往的信息发布和查询,线下业务和线上服务已经到了可以深度融合的转型节点,整个法律服务各参与方的连接度、匹配度、时效性会大幅提升

 


       第三个场景变化是知识服务的智能化。正是基于前面裁判大数据的应用和诉讼服务的网络化,以往服务于线下业务,以图书文献为载体的法律知识服务也面临变革。法律检索、类案推送、文献查明等传统法律知识服务在数字化、线上化的过程中,正在以更精准的匹配、和业务流程更紧密的融合、更为个性化定制化的特性,让用户感受到更为智能化的服务。

 


       二、法律知识服务的新应用


       面对这一系列新形势和新变革,人民法院出版社近几年在法律知识服务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比如我们历时3年建设完成的中国最大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应用平台——法信平台,是国内第一个以法律知识体系为底层向法律人提供一站式法律知识解决方案的数据库,也是国内首家将法律知识服务和类案大数据相融合的专业平台,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高度评价,最高法院的司法责任制意见中专门强调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要依托法信平台进行类案和关联案件检索。

 


       

       目前法信平台部署在全国27个省3000多家法院,注册用户达到65万人,同时已经通过与法院审判流程系统、庭审系统、诉讼服务系统、审委会系统的无缝对接,为全国法官提供精准、智能、一站式的法律知识数据服务。

 


       此外,我们联合国内外40多家法律内容技术服务商建设而成的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法律数字图书馆。上线以来,数字图书馆已累计吸引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万用户访问,为166家地方法院开设了分馆,已经成为服务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外法治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法律知识服务的新趋势


       基于上述出版社的实践探索,对于法律知识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也抛砖引玉提出几点我们的认识。


       第一,融合是手段。在法律服务整体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单纯的法律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法律服务供给侧的变革要求。未来的知识服务平台必须要以需求为导向,在前端要与一线场景融合,与业务平台融合,与办案流程融合;在后台,知识体系和知识图谱要融合,数据标签和业务要素要融合,法律知识文献要和裁判大数据在底层融合,这样才能打造既支持被动检索又能提供主动匹配,既能独立应用又能与法律人业务软件系统无缝对接的知识服务平台。

 


       第二,自动化是路径。低附加值的法律服务将逐步被自动化程序所取代。在服务法院审判方面,可自动化的路径包括:案件的繁简分流系统,文书和法条的核校系统、简易案件要素式、令状式裁判文书和程序性文书的自动生成系统。在服务律师执业方面,可自动化的路径包括:法律知识问答系统、类案检索系统、合同条款审核系统等。

 

 


       第三,法律人工智能是突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在法信平台已有的探索,依托中国独有的裁判大数据资源和全国法院正在推进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通过搭建法律知识图谱,总结类型化案件办理方法论,梳理裁判规则和法律适用观点,模拟资深法官或律师思维,从而建设完成解决领域问题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针对特定应用场景,非常有希望在一定阶段内实现突破。

 

       

       谢谢大家!

上一篇: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入选“智慧法院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

下一篇: “法信”荣获首批中国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平台“创新成果奖”